37万家陕西餐饮企业怎么办

37万家陕西餐饮企业怎么办

37万家陕西餐饮企业怎么办

京笔记(ID:Haojing2022)近期刊发《怎么看陕西眼下的经济形势?》,其中提到,前三季度住宿与餐饮业同比增长0.4%。有读者疑惑,餐饮行业如今这么惨,怎么还会正增长?其实不难理解,说明去年同期基数也不理想……

37万家陕西餐饮企业怎么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看一组数据,陕西拥有约37万家相关餐饮企业,背后或牵涉逾百万家庭的收入;另一方面,37万家的数量在全国各省中排名靠前,营收排名却常年在20名左右。

问题是,怎么办呢?

我们相信疫情迟早有一天会彻底过去,但着眼现实,焦点是餐饮业眼下怎么突围,怎么活下去?

37万家陕西餐饮企业怎么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然,政府正在积极纾困;同时,企业自救方面,有何良策?

目前来看,预制菜被业内视为“救命丸”之一。

两个主要因素:一是餐饮机构客流锐减之下,以独立包装存在的预制菜,可以通过电商网络渠道,销往全国各地;二是“宅经济”“露营经济”等兴起,具有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特点的预制菜,进入市场爆发期。

目前,国内多地餐饮企业已抢先入局,对于陕西如何发展预制菜产业,陕西省社科院近期出了一份专题报告——《抢抓“预制菜”机遇力促“陕菜”走出去》,镐京笔记(ID:Haojing2022)独家获取该报告,文中些许引用供读者参考。

37万家陕西餐饮企业怎么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1多家陕企开始“试水”

预制菜的确站上了风口。

据NCBD(餐宝典)发布的《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显示,预制菜的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52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136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会突破8300亿元。

眼下,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餐饮企业抢先入局,稍占先机。

陕西方面也有动作,据媒体报道,上市公司西安饮食(000721.SZ)正在积极布局预制菜,近期与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丰厨(兴平)食品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布局预制菜赛道,诸如净菜、面食、快餐、糕点、鲜食面、速冻米面、调理包、酱料等。

受此消息影响,西安饮食股价一度连续两日涨停

实际上,西安饮食并不是第一次做预制菜。

公开信息显示,该企业此前已有“试水”,在部分重要节日推出预制食品,包括陕西特色蒸碗、方便宴席、酱卤制品、中秋月饼、端午粽子、黄桂稠酒等。不过,这些产品大多用来走亲访友,属于小众消费。

当然,不止西安饮食。

镐京笔记查阅多家陕西本土餐饮企业官网,如魏家餐饮等也在进行预制菜战略升级,再如秦吼食品、缘聚食品等,甚至主攻预制菜。

在业内人士看来,陕西预制菜多以速食、自热的泡馍、面条、凉皮等为主,品类覆盖较广,地域特色明显。像岐山县的臊子面、擀面皮,石泉县的柏盛魔芋、正兴黄花菜,大荔县的带把肘子、八宝饭、条子肉等,眼下都已经做成了预制菜,且具备一定市场影响力。

地方产业规划方面,陕西一些区县也铆足劲,意欲在预制菜领域大展拳脚。安康石泉县就申请将其首位产业由“富硒食品加工”变更为“预制菜”。

02不可错过的机会

据《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过去几年间,陕西在全国餐饮业的年度营收排名,一直处在18名到22名之间。

2019年,陕西餐饮业营收破千亿;受疫情因素影响,2020年又跌回百亿级,同比下降11.90%;2021年重回千亿,营收1148.76亿元。

然后,便是文章开篇提到的,陕西2022年前三季度住宿与餐饮业增加值增速0.4%。

相较于营收方面的平平表现,企查查显示,截至2022年11月9日,陕西餐饮相关企业数量约37万家,在全国各省中排名靠前,同时也是逾百万家庭的收入寄托所在。

既然说预制菜是陕菜的机会,是餐饮企业的“救命丸”之一,于陕西而言,到底有何机遇优势呢?

陕西省社科院促消费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抢抓“预制菜”机遇力促“陕菜”走出去》中进行了明确阐述:

一方面,陕西农产品资源丰富,预制菜原料充足,餐饮文化特色鲜明,牛羊肉泡馍、葫芦头、肉夹馍、凉皮、岐山臊子面等陕西小吃在全国拥有高知名度。宝鸡擀面皮全产业链年产值达50多亿元,为预制菜产业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另一方面,与预制菜行业发展相关的冷链物流等基础供应链,也是陕西的优势所在。

西安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名单,宝鸡列入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榆林、延安拟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一些知名物流企业,早已在此布局,顺丰、传化智联等在陕设立区域总部;京东、菜鸟网络等大型物流企业与陕西深入合作。

同时不能忽略预制菜对于陕菜品牌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装台》、纪录片《千年陕菜》等陆续播出,重塑了千年陕菜的品牌形象。

上述报告同时指出,合理谋划、整合资源,推动预制菜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将为陕西食品工业、农产品深加工、订单农业带来新机遇,为农民稳定增收带来新动能,为餐饮企业经营创造新增长点,为“陕菜”走出省市、走向世界带来新契机。

03突围的若干思考

不过,预制菜产业赛道上,已聚集了不少竞争者。

山东、河南、江苏、河北、广东等省先后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政策及地方性标准,提出打造“预制菜之都”“千亿产业集群”“单项冠军企业”等目标。

陕西尽管有所动作,但在预制菜万亿市场中的占比还是很小。

在陕西预制菜“刘一泡”品牌创始人刘杨看来,“陕西目前还没有建成规模化的预制菜产业园区,虽然有一些动作,但政策还不是很明朗,没有形成产业聚集。目前来看,还是各家玩各家的,造成资源浪费,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如何把从原料、农副特产,到整个生产加工的产业链打通是我们急需做的事情。”

实际上,这也是整个预制菜市场的桎梏,虽然参与企业数量庞大但市场集中程度较低,竞争激烈但格局不明朗。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报告中也指出,目前预制菜产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生产商以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主,行业集中度较低,区域性特征明显,尚未出现具备较大规模的大单品、全国性龙头企业。

该报告从产业链培育、行业标准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建设、基础配套等方面,为陕西预制菜的发展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包括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陕菜老字号餐饮企业等共同建立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开展预制菜原料半成品加工与贮存、功能性预制菜(药膳)、新形态新品类、营养等相关研究。

从外地人对陕西的印象来看,陕西是碳水之都,面食大省。刘杨认为,“陕西预制菜想要振兴陕菜,就要陕面先行,做好面条类的预制菜,是一个重要的抓手。”

就现实情况来讲,尽管预制菜赛道十分火热,但长久来看,能俘获消费者味蕾,才能走得更远。

陕西已经有企业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利用食品科技术高度还原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将陕西特色美食“羊肉泡馍”味道高度还原至店内现做90%以上……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撰稿丨张洁

编辑丨韦墨辰

浅谈西安餐饮业如何实现效益的回升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西安市去年酒店和餐饮业的销售额明显下降,特别是高端餐饮业受到的影响较大。目前,西安餐饮业呈现出营业收入稳中有降、餐饮企业开少关多、从业人数日臻递减等现状。 西安餐饮业如何实现效益的回升,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保持特色经营,确立大众化定位,实现“薄利多销” 异地游客的递减,高端市场的萎缩,使西安本地顾客群成为消费主流,形成大众化餐饮的市场格局,所以,主打大众化餐饮,通过“薄利多销”,就会提高市场占有率;也可以走进社区,积极开拓社区餐饮,开发新的发展领域,营造多元化市场,方便市民就餐,以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同时,西安餐饮的优势在于浓郁的历史文化积淀,特色餐饮企业可以继续保持和发扬自己的特色经营,不论在菜品风味或者在餐厅装修上,要保持或追求特色,赢得消费群体。 二、以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化发展 有成熟品牌实力的餐饮企业,可以在危机中寻找商机,利用经济下滑,房价较低的机遇,低价收购、重组地段好、房租低的店面,伺机发展,或者为今后的发展储备空间,为企业未来的规模化扩张打下基础。 三、挖掘婚宴、寿宴、满月宴等市场潜力,把经营蛋糕做大 金融危机是不可控制的外围因素,但危机中也蕴含着机遇。危机归危机,老百姓婚得照样结,寿得照样做,满月得照样过,因此,当商务餐受到影响时,开发婚宴、寿宴、满月宴等宴会市场是不错的选择。今年五月份,一些企业营业收入出现上升趋势,与婚宴的接待有直接关系。 四、推行营养点菜师新概念,引导消费潮流,广泛赢取顾客 服务是体现经营特色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改进服务工作,突出服务特色,提升服务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企业围绕“绿色、营养、健康、环保”的消费理念,设立营养点菜师挂牌制,给顾客提供专业的咨询和营养指导服务,提升服务档次,增强竞争力,势必会吸引更多的顾客,成为一个新的经济亮点。 五、节约成本,开源节流,构建节约型企业 要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是当务之急。 首先要通过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构建节约型企业。其次,要培养一专多能人才,减少人力资源浪费。最后是降低餐具损耗。 六、全员营销,扩大客源 面对市场的低迷情况,餐饮业不能过于依赖降价策略,餐饮业作为微利行业,降价空间有限。要看到金融危机对餐饮业会有一定影响,但对陕西市场影响来讲不算太大,我们不应太悲观。据统计,西安餐饮业排在全国第三位,人均消费量较大。首先,要有开创新的市场营销模式的意识。在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宣传力度的同时,也可以与一些大的客户加强联系,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各种服务,以获得他们的认可。另外,要抓住时机,启动全员促销策略,一手稳抓已有市场,保持既定客源不流失;一手抢抓餐饮企业的销售,拓展周边市场,寻找客户。除了中国传统节日外,还要挖掘西方一些节日的商机,适时举办一些宣传营销活动,以节造市,以市促销。

注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需要那些手续?

需要的证件有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以及《卫生许可证》。

注册餐饮管理类有限公司,工商执照登记的主行业经营范围应为“餐饮企业管理”,本身不属于许可范围,不用办理相关许可证,但如果你有食品类经营的范围,如“餐饮服务”,则属于工商登记中“先照后证”的后置许可经营范围,需要到食药监局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一、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需要的材料:

1、《餐饮服务许可证申请表》;

2、营业执照、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有关申请单位的资质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3、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业主身份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如需代办的,需补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业主签章确认的《授权委托书》及经办人身份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4、餐饮服务场地的合法使用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包括产权证明、租赁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国有土地使用证》等。

扩展资料:

《餐饮服务许可证》申请程序:

1、申请 : 申请人向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食药监窗口”提交申请。

2、受理: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发给申请人《补正材料通知书》。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申请人按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予以受理,出具《餐饮服务许可受理决定书》。

3、审查:按照《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组织现场审查验收。

4、决定:现场审查符合标准的,做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不符合标准的,做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5、许可证颁发: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和现场核查符合法定条件和标准的,做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法定时限内颁发《餐饮服务许可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餐饮服务许可证

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的管理办法

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餐饮服务经营活动,引导和促进餐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餐饮经营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餐饮经营活动,是指通过即时加工制作成品或半成品、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经营行为。
第三条 商务部负责全国餐饮行业管理工作,制定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开展行业统计,规范行业秩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餐饮业行业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家鼓励餐饮经营者发展特色餐饮、快餐、早餐、团膳、送餐等大众化餐饮,提供标准化菜品,方便消费者自主调味,发展可选套餐,提供小份菜。
第五条 餐饮行业协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发挥行业自律、引导、服务作用,促进餐饮业行业标准的推广实施,指导企业做好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
餐饮行业协会应通过制定行业公约等方式引导餐饮经营者节约资源、反对浪费。
第六条 餐饮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从事经营活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积极贯彻国家和行业有关经营管理、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标准。
第七条 餐饮经营者应当做好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
餐饮经营者应当建立节俭消费提醒提示制度,并在醒目位置张贴节约标识,贯彻节约用餐、文明用餐标准。
第八条 餐饮经营者应引导消费者餐前适量点餐,餐后主动帮助打包,对节约用餐的消费者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九条 餐饮经营者不得销售不符合国家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强制标准的食品。
第十条 餐饮经营者不得随意处置餐厨废弃物,应按规定由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
第十一条 餐饮经营者所售食品或提供的服务项目标价,按照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
第十三条 提供外送服务的餐饮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服务流程,并明示提供外送服务的时间、外送范围以及收费标准;根据消费者的订单和食品安全的要求,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设备,按时、按质、按量送达消费者,并提供相应的单据。
第十四条 餐饮经营者开展促销活动的,应当明示促销内容,包括促销原因、促销方式、促销规则、促销期限、促销商品的范围,以及相关限制性条件。
餐饮经营者应当在促销活动开始前做好原材料储备及服务准备工作,依照承诺履行相关义务。
促销活动期间,餐饮经营者不得故意拖延提供相关商品或服务,不得以任何形式降低商品质量或服务水平。
第十五条 餐饮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顾客投诉制度,明确具体部门或人员受理、处理消费者投诉。投诉的受理、转交以及处理结果应当通知投诉者。
第十六条 餐饮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对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理工作程序并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及处理结果。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或委托相关机构建立经营者及其负责人、高层管理人员信用记录,将其纳入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并依法向社会公开严重违法失信行为。餐饮经营者及其负责人、高层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商务主管部门要求提供与餐饮经营相关的信用信息。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将餐饮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及行政处罚情况进行汇总,建立不良记录档案,并可向社会公布。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餐饮行业开展反食品浪费相关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给予相应奖励或处罚。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餐饮业行业统计工作。餐饮经营者应当按照商务主管部门要求,及时准确报送相关信息。
第二十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举报制度,设立、公布投诉电话。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有权向商务主管部门举报。商务主管部门接到举报后,对属于职责范围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不属于职责范围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转交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处理过程中,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进行保密。
第二十一条 商务、价格等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餐饮业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对于餐饮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法律法规及规章有规定的,商务主管部门可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罚;没有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其中有违法所得的,可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对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商务、价格等主管部门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主要内容,但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内容依法不予公开。
第二十二条 商务、价格等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可依据本办法,结合本行政区域内餐饮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实施办法。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4年11月1日起实施。 为规范餐饮服务经营活动,引导和促进餐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2014年9月22日,商务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颁布了《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制定《办法》的必要性
餐饮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在保障人民生活、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餐饮业经过快速发展,全国餐饮收入从1978年的54.8亿元发展到2013年的25392亿元,增长了462倍,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经营方式连锁化、市场需求大众化的发展格局。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餐饮业仍将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目前,全国餐饮企业超过24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100万人。餐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已成为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重要行业。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餐饮业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表现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亟待提升、制度建设不齐全、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等矛盾和问题,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餐饮服务需求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社会开展的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行动背景下,餐饮业亟需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回归本质、回归理性、回归大众消费。
长期以来,我国餐饮行业缺乏全国性的、统一的行业法规,多个部门都承担了一定的管理职责,使得行业管理既有交叉,又有盲点。在这种情况下,为规范餐饮业经营活动,维护市场秩序,需要餐饮行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委共同制定统一的行业管理办法,多角度、全方位促进餐饮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商务部负责商贸服务业(含餐饮业)的行业管理工作。制定《办法》是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办法》的出台有助于解决餐饮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餐饮业规范、有序发展,有助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有利于优化餐饮业发展结构、提升餐饮业发展水平,有利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同时也是管理部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的需要。
二、《办法》的主要内容
《办法》共二十四条,结构框架如下:
(一)总则(第1-5条)。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目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餐饮经营概念界定、主管部门职责、行业协会义务以及鼓励发展大众化餐饮等几个方面。
(二)餐饮企业经营(第6-16条)。主要内容包括:依法经营、贯彻标准、节能减排、反对食品浪费、不得销售不合格食品、餐厨废弃物处理、价格标示、禁止设立最低消费、外送服务、促销活动、投诉制度、应急管理等餐饮服务流程的各个方面,明确提出对餐饮企业的要求。
(三)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职责(第17-20条)。主要内容包括信用建设、反对食品浪费、行业统计、举报制度等。
(四)法律责任(第21-22条)。主要规定商务和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对餐饮业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根据餐饮企业违反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可以实施的具体惩罚措施以及有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应负的法律责任。
(五)附则(第23-24条)。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可制定本区域实施办法,以及《办法》的实施日期等。
三、《办法》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明确了餐饮经营的概念。近年来,餐饮市场细分不断深化,涌现出多种业态,包括:正餐、早餐、快餐、团餐、特色正餐、地方小吃、社区餐饮、休闲餐饮、主题餐饮、外卖送餐、美食广场、食街排挡、农家乐以及相配套的中央厨房、配送、网络订餐、外烩等服务形式。餐饮经营的内涵极大丰富,但缺乏明确定义,造成对餐饮行业的界定不够清晰。为准确规范行业主体,更好履行商务部门对餐饮行业的管理工作,《办法》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释义,明确了餐饮经营活动的定义,即“通过即时加工制作成品或半成品、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经营行为。”。定义强调了餐饮经营活动即时加工制作的特点,涵盖了食品生产和服务性劳动等两方面内容。
(二)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餐饮业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营者经营行为有待规范,在食品销售、节约资源等方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管理;二是存在奢侈消费,铺张浪费的现象;三是社会上对一些餐饮企业设置最低消费有争议;四是服务水平急需提高,在日常经营、外送服务、促销活动、投诉处理等环节的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五是应急制度建设尚需完善。为此,《办法》对餐饮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行了规范引导。在资源利用、反对浪费方面,《办法》明确餐饮企业要做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引导消费者节俭消费、适量点餐;处置好餐厨废弃物。在食品销售方面,《办法》明确餐饮企业不得销售不合格食品。在价格标示方面,《办法》规定餐饮企业要按照国家规定对所售食品或提供的服务项目标价,不得设置最低消费。在外送和促销服务方面,《办法》规定餐饮企业在提供外送服务时,明示服务时间、外送范围和收费标准,按照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履行承诺;开展促销活动时,明示促销原因、方式、规则等信息,依照承诺履行相关义务。在投诉受理、突发应急方面,《办法》规定餐饮企业要建立健全顾客投诉制度,明确受理人员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投诉者;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对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处理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三)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要求。长期以来,由于餐饮行业人才流失严重,高素质人才匮乏,职业经理人队伍培养和专业培训工作滞后,从业人员素质普遍有待提高。现实中一些餐饮企业常常放低要求,聘请不符合信用建设规定和职业操守的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带来了大量隐患。《办法》明确提出要加强对餐饮主要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管理,将其纳入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并依法向社会公开严重违法失信行为,餐饮企业负责人、高层管理人员应当按要求提供相关信用信息。同时,《办法》对餐饮从业人员在适量引导点餐、做好外送服务、保障促销服务质量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这将有助于提高餐饮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引导餐饮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规定了行业管理职责。商务部是餐饮业的行业主管部门,十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行业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在制定和组织实施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国家标准等方面的作用,规范企业的经营服务活动,指导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在现实中,餐饮经营活动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管理,相关工作存在交叉和重叠,影响到了对餐饮行业的规范和管理。《办法》的出台,明确了商务主管部门的职责主要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政策和标准,监督餐饮服务经营者行为,开展行业信用系统建设,建立不良记录档案,开展反对食品浪费,加强行业统计和运行监测,建立投诉举报制度,指导经营者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同时,考虑到餐饮业各地发展差异较大的情况,《办法》特别规定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可结合本行政区域内餐饮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实施办法。
(五)明确了行业组织的作用。餐饮行业协会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利益、加强业务交流、倡导餐饮节约、推广先进技术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为此,《办法》对行业协会的职责进行了界定,明确提出,餐饮行业协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发挥行业自律、引导、服务作用,促进餐饮业行业标准的推广实施,指导企业做好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通过制定行业公约等方式引导餐饮经营者节约资源、反对浪费。
(六)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明确了对于餐饮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法律法规及规章有规定的,商务主管部门可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罚;没有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其中有违法所得的,可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对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办法》出台的现实意义
(一)转变了政府职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支持企业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办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行业组织之间的关系,坚持发挥市场作用与完善政府职能相结合,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能力。在务实、创新的基础上,理顺餐饮业的行业管理体制,丰富餐饮行业指导方法,完善餐饮业的分类监管内容。加强与餐饮企业和行业组织的协作,发挥行业自律和行业引导作用,积极为餐饮企业提供服务。
(二)规范了相关责任方的行为。餐饮企业、服务人员、消费者是餐饮服务的三大核心主体。餐饮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决定了餐饮市场的整体结构、业态分布和发展方式,生产消费者所需的食品并提供相应服务;服务人员直接面对消费者,其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直接影响消费者对餐饮服务的满意程度;消费者直接参与餐饮消费,希望得到味美价廉的产品和优质服务,对当前餐饮市场存在的食品安全、乱收费等问题反应强烈,餐饮市场的优劣与三方直接相关。为此,《办法》针对三方的利益、责任,分别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服务人员以及消费者进行了规范,明确了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使发生纠纷时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三)对过去未明确的最低消费问题予以了明确。长期以来,社会上对一些餐饮企业收取“开瓶费”、“包间费”以及设置“最低消费”(简称“三费”问题)有较大争议。餐饮企业从经营角度考虑,认为餐饮企业向消费者提供了服务场所,支出了人工、房租和水电成本以及相关服务,收取和设置这“三费”是合理的。而消费者从自身利益和权益角度考虑,则普遍认为餐饮企业不应该收取和设置这“三费”。现行的《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法律对餐饮业“三费”问题并未作出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从个案判例情况看,法院在以往判决中仅界定餐饮企业行为是否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
在《办法》立法过程中,商务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有关部委的意见,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慎重研究,《办法》对设置最低消费作出了明确的禁止规定,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考虑:首先,设置最低消费具有明显的强迫性,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其次,根据2014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餐饮企业设置最低消费属于餐饮经营者利用优势地位作出的加重消费者责任的不公平、不合理规定。三是设置最低消费往往引发过度消费,助长铺张浪费之风。2014年3月,中办和国办共同印发了《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中办发[2014]22号),提出为推行科学文明的餐饮消费模式,餐饮企业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
《办法》中明确规定禁止设置最低消费,这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引导文明、科学、健康的餐饮消费新风尚,也有利于餐饮行业进一步转型发展。
(四)推动了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2013年以来,媒体广泛曝光了餐饮环节上的浪费现象,令人触目惊心,广大干部群众对狠刹浪费之风的呼声十分强烈。中央领导对此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坚决遏制餐饮浪费,全社会广泛开展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行动。在这一背景下,对餐饮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餐饮行业来说,制止餐饮浪费,是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餐饮企业不仅仅是餐饮服务的提供者,更要做健康餐饮文化的倡导者。为此,《办法》对餐饮业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做出了明确规定,鼓励企业提供标准化菜品,发展可选套餐,提供小份菜;建立节俭消费提醒提示制度,在醒目位置张贴节约标识,贯彻节约用餐、文明用餐标准;引导消费者餐前适量点餐,餐后主动帮助打包,对节约用餐的消费者给予表扬和奖励。有关规定,有利于餐饮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反对奢靡之风,加快节约化发展,增强发展活力。
(五)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长期以来,餐饮业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消费环境不够安全,商务活动中存在大量信用缺失问题:如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制假售假、虚假促销、商业欺诈、侵犯知识产权等,严重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和谐。《办法》的出台,有利于推进餐饮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服务质量考核和服务满意评价体系,完善企业信用记录,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企业提高诚信经营水平。为推进诚信经营建设,弘扬诚信文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建立餐饮行业诚信体系奠定基础。

疫情影响下,餐饮店也受到了冲击,餐饮行业有什么受影响较小?

疫情之下,第一个受到巨大影响的行业,就是餐饮业。

全国餐厅在一夜之间,失去了顾客。

收入没有了,成本却没减少。

房租要交,工资要发。

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连餐饮业的明星品牌——西贝莜面村,都撑不过3个月。

其他中小企业,情况更加艰难。

疫情之下,餐饮行业到底应该怎么办?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峰少微课特意请教了餐饮行业的专家,闫寒老师。

闫寒老师,是知名外卖品牌"至味优粮”的合伙人,餐饮培训机构“勺子课堂”的首席增长顾问,行业畅销书《外卖战略》的作者。他对餐饮行业有着非常透彻的理解。

01 政策恢复期

截止今天,疫情的发展情况还不明朗,餐饮行业将面临非常漫长的恢复期。

可能今年一整年,情况都很艰难。

具体来说,餐饮行业的恢复会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政策恢复期。

第二个阶段,是需求恢复期。

第三个阶段,是心理恢复期。

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应对手段。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首先,是政策恢复期。

疫情期间,很多餐饮店受到政策限制,不能做堂食,甚至有的地方连外卖也不能做,只能关门歇业。

但餐饮行业毕竟是民生行业,政策不会一直压制。

政策恢复的时间不会太长。

随着疫情好转,大家陆续复工,餐饮店也将陆续开始营业。

那么,在这段不能营业的时间里,餐饮店可以做些什么呢?

你可以做两件事。

第一,缩减房租成本。

你可以去跟房东商量,能否在困难时期减免一些房租,哪怕延期支付也行。

现在一些地方都出台了政策,来减免中小企业的房租。

比如,苏州的政策是,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1个月房租免收、2个月房租减半。对租用其他经营用房的,鼓励业主(房东)为租户减免租金,具体由双方协商解决。

也有很多地产公司比如万达广场、苏宁广场、红星美凯龙、龙湖集团等,宣布对商铺减免房租。

所以,你可以去跟房东商量,能否减免一些房租,或者延期支付,大家共渡难关。

当然,你也要理解,减免房租并不是房东的义务,房东可能也有贷款要还。

即便房东不予减免,也是无可厚非的,你也不能因此去指责房东。

但是,无论如何,你也不要放弃争取。

和房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好好商量。

如果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至少你还要知道一点:

合同法第117条和民法通则第107条都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跟房东商量的同时,你可以把法律作为底线。

第二,缩减人员成本。

在政策恢复期,大部分餐饮店关门歇业,部分餐饮店只能做外卖。

等政策恢复,餐饮店可以开门营业了,但疫情还没彻底过去,大家还是不敢出来吃饭。

这个时候,外卖就会大量爆发。

餐饮行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可能都只能依靠外卖活下去。

以,在政策恢复期,你就要为此做好人员调整,缩减人员成本。

比如,你的餐厅原来有20个人。但是如果做外卖,你就不需要这么多人了。

那你可以把这20个人,分成两组,来回倒班。

同时,你可以把人员薪水改成日薪或者时薪,缩减人员成本。

跟员工商量好,和公司共度难关,大家不用干那么多活,但同时也不能拿那么多钱。

或者,你也可以把员工输出到别的行业。比如快递、外卖行业。

临时性地跟这些行业合作,输出劳动力,既能缩减工资的成本,又不至于让员工赋闲在家。

从国家政策上来看,基本2月份的政策对企业还是很苛刻的,不管员工能否上班,都要发全额工资。

但是从3月份开始,政策就允许我们可以和员工商量,拿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线的工资。

对于受到疫情影响,3月份还上不了班的员工,可以按照生活费来发放。

02 需求恢复期

政策恢复期之后,就是需求恢复期。

大家都开始上班了,有吃饭的需求,但是又不敢出去吃。

不管你是做高档酒楼,还是路边小店,你都得主要靠外卖了。

这个时候,你要注意的是:

外卖,只能做日常需求类的产品。

不管你的菜品多高端,只要你做外卖,就得改成大众化的、适合外卖的日常菜品。

不管你原来做的是水煮鱼,还是大盘鸡,你都要把一桌人吃的菜,改成一个人吃的菜。

从价格,到菜量,都要适合一个人吃。

这是做外卖最为重要的一点。

做堂食的老板,需要恶补外卖的课程。

当然,也有做堂食的老板会想,我财大气粗,歇业几个月,也能活下来,等疫情过去之后,我再开业。

这个想法其实是错误的。

在需求恢复期做外卖,有两个目的,一是取得收入活下去。

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个目的,保持我们的品牌和顾客之间的连接。

顾客进不了我们的店,我们就在外卖平台跟他接触,给他提供服务。

这样在下一个时期,也就是心理恢复期,顾客出来吃饭的时候,才会首先想到你。

03 心理恢复期

需求恢复期之后,就是心理恢复期。

当疫情过去,警报解除,大家就可以出来吃饭了。

但是,心理恢复期不是说来就来的。

就算疫情过去了,比如3月15号政府说疫情结束,你想让大家3月16号就一窝蜂地出来吃饭,这是不可能的。

心理恢复期,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当年非典的时候,实际上6月份非典疫情就已经结束。

但是,在6月之后,餐饮业还是惨淡了很长一段时间。

一直到十一假期,才出现真正的消费高峰。

所以,在漫长的心理恢复期,我们不要特别乐观。

那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不能被动等待。

不能等着顾客心理恢复、建立信心之后,来找你消费。

而要主动做好防疫卫生,让顾客放心来你这消费。

这样才能最早地吃到心理恢复期的流量。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店内卫生和消杀保障必须做到位。

但是这还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要把你的保障工作和成果,写到脸上。

比如,店铺1个小时消毒一次,每桌消杀,提供消毒洗手液等等,这些防疫措施,你都要大大地贴在门口。

同时,还要把这些工作写到外卖平台上。

这样才能让顾客最先对你建立信心,你才能吃到最早的流量。



04 长期影响

政策恢复期、需求恢复期、心理恢复期。

经历过这三个时期,大家就能够恢复正常经营了。

但是,这次疫情也会给餐饮行业带来一些长期变化。

第一个变化,大家都能看到,就是野味餐厅肯定再也活不下去了。

你再搞野味餐厅,就等于与全人类为敌。

第二个变化,就是顾客对饮食卫生会更加苛刻。

好吃是一方面,食材健康是一方面,卫生也会成为顾客考虑的很重要的一方面。

比如,如果你的食材能够溯源,卫生防疫保障能够做得很好,不管疫情过去多久,这都会一直成为你的加分项。

比如,如果你能把食材从后厨的储藏间,搬到前厅的入口处,展示给大家你的食材有多新鲜,这也会成为你的加分项。

比如,如果你能长期在洗手台上提供洗手液和消毒液,这会成为你的加分项。

比如,如果你能把牙签从容易产生交叉感染的桶装,改成单个的小包装,这也会成为你的加分项。

再比如,如果你能把餐前的自助小食,从大盘子装,改成独立包装,这会成为你的加分项。

……

第三个变化,就是在疫情过去之后,外卖会有一轮新的爆发。

因为以前没有吃外卖习惯的人,在这次疫情中,会有一段时间被迫一日三餐都吃外卖。

外卖,其实是符合人性的。符合人性中的懒。

一旦大家被动体验到这种符合人性的服务,就再也回不去了。

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

所以,从长期来看,外卖会有一轮新的爆发。

你要抓住这次机会,想想自己能够做些什么。

最后的话

政策恢复期、需求恢复期、心理恢复期、长期影响。

今天我们从这四个方面,总结了餐饮行业的应对策略。

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总体来说,这次的疫情,会比非典的影响更大。

但是你也不要焦虑。

虽然有困难,但我们也有应对方法。

最后,峰少微课 要特别感谢闫寒老师给我们的建议。

这些建议,我想对其他行业也会有所启发。

祝你早日走出危机。

也祝你把这次危机,变成转机。

餐饮企业如何打好“下沉市场“这张新牌?这里有一篇经营指南

今年1月8日,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下沉”这个关键词被列为“2020年必懂的5个营销术语”之一,似乎下沉在近期也成了国际化的发展思维。

其实下沉这个词老早就是台面上的内容了,只不过下沉思维在往日多数时候都是雷声大而雨点小,早前行业认为到下沉市场属于高维打低维,但实际以这类思路入局的项目基本多是含恨而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之后,品牌方们才明白,即使是一线市场的王,也不一定能直接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去。

不仅是城市不同造成的打法不同、消费需求不同、基础建设不同,更是客群的不同和供需差异文化的不同。比如说一二线城市讲究讨好年轻人,但这个套路在下沉市场就玩不转了。

这类发展方面的难题应该如何思考?在筷玩思维(www.kwthink.cn)看来,我们得清空以往看到和存在的固有思维,因为过去的必然不代表当下的必然,下沉也不会永远是一句空谈,其根本在于城市总是在持续发展的,过去的下沉市场(可能真)不是什么好市场,然而这在当下就未必了。

那么,我们凭什么说下沉市场的入局时机已到?再者,即使下沉市场的基建上来了,那么餐企们到下沉市场应该如何入局呢?过去的打法能否顺延到当下?一线的打法在当下还能否顺延到三四线?下沉市场和一线市场有什么样的本质差异?这便是本篇文章要讨论的内容。

下沉市场的机会点不是过往一直有的,而是近期才长成

大多数人表示,下沉市场的优势在于租金和人才之类的“入场券”很便宜,但如果真是如此,过去下沉市场的入场券更便宜,那为什么过去没看到大品牌们规模化入驻三四线城市?既然下沉市场的牌这么好打,为什么海底捞、肯德基、麦当劳都不去下沉市场开店呢?

事实上,从2019年开始,诸多知名餐饮品牌确实已经在三四线城市这类下沉市场布局了。问题还在于:为什么大品牌们近期才规模化地进入三四线下沉市场呢?我们似乎又看到了时机已到的韵味。

时机已到指的是什么?我们回到时代背景,且先从城市发展说起。

我们在前文就表明城市是活的、是会发展的,随着新一线城市紧跟着一线城市的步伐,我国北上广深这四大城市其实已经算是国际超一线城市了,诸多二线城市也在摩拳擦掌准备登上新一线的舞台,再从发展的角度看,离一线城市最远的五线城市还属于经济欠发达阶段,它们自然也不具有太大的经济价值,那么,所谓下沉市场的名号自然就落到了三四线城市身上。

三四线城市的特点是已脱离欠发达的地步且经济正缓缓上走,晋升二线是三四线城市的短期大目标(或者说是长期),再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角度来看,三四线城市这类下沉市场是有能力、也有动力陪同经济体一同小跑,甚至推一把的。

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已成基建,加上4G时代翻篇在即,三四线这类城市不仅做到了一定的网络建设,一些国际化商业综合体及大品牌早些年也规模化地进入了下沉市场。再从人的角度看,从早些年呼出的“逃离北上广”,再到疫情的冲击,一批又一批的中产与年轻人也诞生并执行了回家的想法,这就发生了小部分人口、人才从一二线城市回流到了三四线城市。

细化到具体层面,从2019年的人口流动报告数据来看,近五年来,以省为单位的三四线城市人口的涨幅除了少部分依然外流,大多还是表现出了10万-20万的上升曲线。虽然也不排除部分省市是因辖区扩大而带来人口方面的上升波动,但三四线城市人气回升确实是一大事实。

那么,下沉市场是否催发了一定的市场机会呢?我们看到趣头条、拼多多这类资本界的明星企业就是从三四线城市跑出来的,无论多少人批判拼多多有多low,但也依然否认不了拼多多的市值已过千亿的事实。

想想看,短短数年下沉市场就出现了两家生活互联网领域的 上市公司 ,而餐饮作为生活领域的必须,其刚需程度甚至不亚于互联网(刚需程度高于互联网,但关联频率可能低于互联网,两者皆不可无),那是否意味着下沉市场的机会已来呢?

2020年8月7日,肯德基在河南新乡封丘(四线城市)开了一家新店,品牌方表示,预计下半年将在河南开出28家“下沉小镇模式”的新店。

早在今年6月,蜜雪冰城的门店数就已然破万,回顾这个品牌的发展史,它的根据地也就是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等这类三四线下沉市场。直到今日,这家从下沉市场跑出来的小门店却悄然成了奶茶行业门店数的第一量级品牌。包括正新鸡排以及知名度极高的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大品牌”,它们也是三四线城市“隐形的王”。

总体而言,虽然早些年确实有不少大品牌的下沉之路颇为坎坷,但从当下再看,三四线下沉市场也可以说是一个可供入局的新选择,确切地说,这个新选择不是过往一直有的,而是到了近期才长成。

从城市发展的实际及餐饮氛围来看,现在进入下沉市场的时机刚好

评估下沉市场能否进入的标准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有三个可言说的点:

首先是多数三四线城市的互联网基建和人们对于消费的生活习惯已经养成,拼多多和趣头条等企业的迅速崛起就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是三四线城市的经济有往上走的意图,大多三四线城市近些年对于商业综合体的基建完成度也较高,从时间线可见,2013年国内就提出了要在三四线城市开发综合体的声音,2017年就已有不少头部地产商和当地政府联合开发商业综合体的实例。

以宜春这样的四线城市为例,宜春首个面积达25万平米的商业综合体于2018年9月开业,当天人流达到了58万人次。2017-2018年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基建与商业配套开始落实,至今2020年,大多三四线城市的配套建设也已投入运营。

再者是三四线城市的商业情况早前虽过于粗放,但近些年也都有了品牌化的发展意图与实力,肯德基们入局、蜜雪冰城们跑出不过是前菜。

在消费力方面,一些如汕头、湛江、湖州等地也有不少当地还颇受欢迎的高端餐厅(其人均达到了500-2000元区间)。随着商业综合体的完备,一些如怀石料理、精致西/法餐、星级酒楼在三四线城市也较为常见。

总体而言,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力和消费需求确实起来了,对于大多创业者来说,此时进入下沉市场火候已足。

在筷玩思维看来,下沉市场的经济价值在近期之所以能够摆上台面,还有一个重大的相关因素,那就是以消费思维来说,一线越来越不重要,又或者可以说是一线和三四线的距离感正被消除。

举个互联网的例子,小米手机在没有线下门店的时候,广东的用户下单和黑龙江的用户下单其实没有任何区别,反正都是给一样的钱,如果非要说区别,那就是物流配送的区别罢了,当然,现在物流的单价已经很便宜了,所以物流的区别就不需要纳入硬成本的考量了(特别是在高利润领域,优质利润的产品大多更是用了优质的速递)。

再看实体餐饮行业,过去一谈开家高端餐饮店,或者如果以米其林餐厅的标准入局,早些年这些高级玩家基本都把目光投向了一二线城市,但近些年有不少高级餐饮往三四线城市下沉,一是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力和消费眼界起来了;二是商业地产类的基建已逐步完善且互联网营销在市场供需两端也已成熟。

此外还不可忽略一二线城市的租金更贵且竞争环境更加激烈,而比起其它行业,餐饮业的竞争更为直观,门店与门店之间的博弈不仅有刀刀见血的肉搏更有兵不血刃的营销大战。

在一二线城市,小品牌的活力是要弱些,在激烈的竞争之下,一些诸如隔壁排队N个小时而自己门头冷清的案例比比皆是。多数聪明人认为,在强竞争面前,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避开竞争。

再看2020年海底捞上半年披露亏损近10亿元的资讯,有评论指出,海底捞营收“放缓”和开店速度/开店实际有关,以一线城市来看,海底捞同一城市的门店与门店之间还存在分流的情况(门店过于密集,就发生了同一品牌的内部竞争)。对于发展已久的大品牌们来说,一二线城市就那么几个,扩充下去终会到头,而从2019年来看,海底捞也在往三四线城市布局了。

对于其它餐饮小兵来说,有了海底捞、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大佬前去下沉市场探路,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一二线和三四线是两个不同的场域,如何打好下沉市场这张牌是关键

很多创业者一说去下沉市场的小城市开店,基本都会用“降维打击”这样的词汇,就好像自己是一个大魔王到了小地方就能随意抢钱似的。但事实是,一旦讲出这番话的人进入了市场,他就会发现降维打击最终打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在下沉市场开过店的人大多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在一线城市很有用的套路到了三四线城市就失灵了。

1)三四线下沉市场与一二线城市有极大的文化差异

一线城市的主体是年轻人,但在三四线城市就未必了,主体客群的差异也必然造成市场样貌的差异,这就是我们看到三四线城市的门店都很传统的一大实际原因。

在营销手段上,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也大不相同,如果让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发个朋友圈领一个水杯,他们要么水杯到手立马删除信息,要么就是直接拒绝,甚至还会觉得店家太low了。而只要给三四线城市的人送一个水杯,那别说发朋友圈了,他们觉得转发全部好友都没问题。

这并不是说一个水杯多少钱的问题,一二线的年轻人大多要评估这个动作别人会怎么看,而三四线的人认为“如果这确实是好消息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再者,一二线城市的人为了自己的选择愿意等位N个小时,而三四线城市的人只要过了十分钟就失去耐心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对比,一二线城市人们的时间更值钱(更紧迫),但他们却愿意为了喜欢的餐厅奉献时间,而三四线城市人们的时间看似更加悠闲,没有996,也没有007,但他们的消费观则认为去哪吃都是吃。

从消费的态度也可见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思维的差异,如一二线城市的餐饮不讲究好吃,即使味道平平但环境不错也值得打卡,一二线的年轻人认为一次合适的餐饮消费还在于展现自己的品味与消费观。

相比之下,三四线的年轻人拍个好看的照片发朋友圈,他的朋友们会说,“别装了,你啥样,啥品味,我们比你更加清楚”。三四线的人们对于餐饮的态度很直观,就是好不好吃、贵不贵、讲究不讲究以及还有哪个朋友来过(一二线讲究的是哪个明星来过)。

我们可以看出,三四线城市是熟人圈、家族亲戚圈。一二线城市是陌生社交圈,所以微信里面有几百上千个只见过一面或者从没见过面的点赞之交只在一二线城市的社交圈才能成立。

那么,这就意味着:下沉市场并不是一个很low的市场,而是一个有着特殊结构的新交易市场。

2)下沉市场并不存在“low”这一回事儿

一提起下沉市场就说low,这是不合适的。

有个老板拿了一批在一二线城市卖的很火的纯色文化衫去小城市摆摊,结果卖不动,谈及失败的原因,他认为三四线的人太low了、欣赏不来高雅的东西。但实际只是氛围的不同,三四线的人认为文化衫太过于素了,没有活力。

在某四线城市,有位老板在餐馆开业的时候请了一帮黄牛来排队,结果有黄牛的时候真顾客不愿意来消费,而黄牛走开的时候倒是有一些顾客进来了。玩过下沉市场的人基本明白,在三四线城市开业的时候请一帮人敲锣打鼓比起狂发优惠券更有效。

那么,敲锣打鼓到底low不low呢?我们细究就能发现,在三四线城市,敲锣打鼓通知事情是一种常规文化,文化只有接受度的高低,它并没有low不low这一回事儿。比如说美国人爱吃汉堡,我们对于吃汉堡这个动作只会谈接受还是不接受,而几乎少有人会说“美国人吃汉堡,好low啊”。

在三四线城市开过店就能洞悉这个道理:实用比高雅更重要。一二线城市的人喜欢发朋友圈打卡,这在三四线的年轻人看来,“这才是太low了”,没错,发朋友圈打卡可能确实low,但发朋友圈这一low的做法对于一二线城市的营销手段来说却是很实用的。

由此看,在一二线城市也存在这样的底层逻辑:不存在low不low,实用比高雅更重要。

餐饮人在三四线城市开店的时候,可千万别想着用什么高雅的玩法来教育下沉市场,也别想着某个动作low不low,而应该去看当地的人喜欢什么,在当地哪个动作更实用,这样出来的方案才是真正的好方案。

3)本土化比降维打击更重要

有一家门店给我们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案例,某老板在山东日照开了两家新店,他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事实,A店的复购率总是比B店要高些。老板最早还以为是产品或者管理的问题,但深入门店才发现,B店的三个服务员中有两个会说当地方言,而A店的员工都是外派的,他们用的是普通话和顾客沟通。结果会说方言的门店的复购总是高些。

这位老板恍然大悟,本土化比降维打击更有用。

有位在下沉市场开烧烤店的老板也说,“三四线的人很实在,你别把自己当成老板,别太端着。”一线城市的老板可能半年不下门店,到了门店也喜欢装高冷,但这一套在下沉市场可玩不转,这位烧烤老板指出,“老板得和员工一起吃饭,吃一样的菜,一起喝酒,别搞特殊化,顾客来了的时候,老板还得亲自去发烟,有喝酒的顾客就得陪着喝一杯,这是小城市的通用法则。”

PS:到了三四线城市就能发现,上菜时笑嘻嘻又是发烟又是陪酒的大多是老板,而面无表情的大多是员工。到了一二线城市就反过来了,员工可能笑嘻嘻的,但管理人员和老板上菜时基本是高冷的,一线的老板可能都不愿意下手,大多双手一挥就把活交由下面的人去干。所以滴滴和饿了么的创始人早期亲自去发传单,也只有一线城市的人们才觉得这值得敬佩。

4)做不到好吃,你将一无所有

在一二线城市做餐饮,你可以说好吃不重要,但对于三四线城市的人来说,他们要的很简单,那就是买什么就要有什么。买包子就要有包子的味道,买馒头就要有馒头的味道,如果味道不好,那无论玩什么无添加、环境好、初心正都救不了。

一二线城市好吃不重要,那是因为有流量,而且顾客不止盯着产品的味道,如果产品不好吃,但健康无添加就可以了,如沙拉;如果难吃又贵,但老板写着“辛苦你了,我们很难吃”,顾客就会觉得这个老板好玩、率真。一二线城市的优势在于流量,从城东到城西无论地铁还是开车都很方便,这个顾客不来,总还有别的顾客来,所以对于一二线城市好不好吃在短期才不重要。

PS:人们总是把短期不重要的看成长期不重要的,而对于长期重要的却视而不见。一二线城市的人更容易短视,这是流量和数据无法说明的,也正是流量和数据才造成了短视有理的思维。

三四线城市的交通工具是电动车和公车,他们虽然比一二线城市人们的闲暇时间更多,但大多数人对于吃的耐心更低,他们不愿意排长队,不愿意“千里走单骑”从城东到城西。所以流量对于三四线城市的门店是不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流量),除非位置是在城市中心,否则老板每天见到的基本是周边0-2公里的人。

没有了会动起来的流量,加上人们也不注重环境等这些“虚“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城市的餐饮看起来总是很low的原因。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一二线城市的思维是“我(可能)不在乎我帅不帅,但是我也要把自己打扮的好看点,因为人们(可以)在乎这个”,三四线城市的思维是“别人不在乎我帅不帅,所以我就不需要把我打扮地多好看,其逻辑是人们不在乎我帅不帅,那么我也不(需要)在乎我帅不帅”。这就是价值网形成的思维遮蔽。

三四线城市的思维很简单,那就是看具体产品的呈现如何,如好不好吃、价格厚不厚道、老板的亲和度高不高。

当然,三四线城市餐饮讲究的好吃可不止于味道,还有独特性与多元化,他们要吃一些在家里吃不到、做不好、难以吃到的东西。

为什么三四线城市的餐饮那么难做?为什么三四线城市比一二线城市更注重好吃?在筷玩思维看来,答案其实很明显,那就三四线城市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厨房,每家每户都有一两个会做饭的家人。

一二线城市的小年轻大多是租的房子,有家人照顾的并不多,而有厨房的房子又不便宜,所以他们才不在乎餐馆好不好吃。

这就很明显,一二线城市的餐饮门店的竞争对手是另一家门店,而三四线城市的餐饮门店的竞争对手更多指的是每个人家里的大厨房,是每个人家里会做饭的那个人。

三四线城市做餐饮的难处有两点:一是难在于让人来(流量),二是难在于让人持续来(复购),在没有活动流量的区域,复购就尤其重要了。

5)复购没那么难,关键在于怎么做

一二线城市抓的是流量和翻台,只要有流量,那么有没有复购无所谓(在流量充足的情况下,即使有大量的复购,餐厅也接待不过来)。但这一打法对于三四线城市就不适用了。

下沉市场这类小场域做的基本是熟人的生意,我们可以把下沉市场理解为一二线城市的社区餐饮。经营社区餐饮和下沉市场餐饮的人表示,只要产品做的好,体验还不错,那么不妨大胆地要求顾客多来。

有个顾客的评论是这样说的:“楼下这家煎饼店的老板和我太熟了,每次我去吃别的早餐就得悄悄地,不能让煎饼老板看见,当我在别的门店吃东西,那感觉就像我对煎饼老板出轨了一样”。

一家夫妻店说,“哎呀,你先做到好吃嘛,然后和顾客说,‘好吃你就帮我带家人朋友一起来’,顾客和我说带人来的时候,我就送几瓶酒或者过去陪他们喝一杯,熟客会觉得特别有面子,当然,结账的时候抹个几块钱的零头还是必要的”。

一位在湖南三线城市开烧烤店的老板说,“所谓做生意,就是熟客带新客,然后老板和新客混熟,接着再让新客持续带人过来,把人服务好了,这比发优惠券引流还实用”。老板补了最实用的一句话,“总之,只要别把一线城市的傲气带过来,在三四线城市开店还是不难的”。

结语

在一二线城市做生意太傲娇总会被竞争对手和顾客教“做人”,而在三四线城市做生意太傲娇,认为下沉就是降维打击,有这样的思维也必定开不好小小的一家门店。

无论在哪个城市,摆正心态、走进顾客是最基本的。三四线城市生意难做不止是流量少所以需要复购的问题,相对而言,在弱流量的城市,其更讲究产品的多元化,单品店在小城市也是玩不转的。此外,有老板表示,三四线城市的人际关系也很复杂,包括一些“小混混”来找茬也是常态。

要在任何一座城市,特别是小城市开好店,走进去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认真对待人们的喜好,真诚解决顾客的需求并落实到门店,这才是最基本的下沉经营之道。

最后得提一下,本篇内容的核心并不是如何在下沉市场经营好一家门店,而是说下沉市场的时机已到。

时机包含了天时,从早些年的逃离北上广、疫情冲击让部分人往三四线城市回流,加上2013年地产圈提出了发展三四线城市综合体的声音。地利说的是基建,如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综合体等基建的完备。人和更多讲的是下沉市场购买力和购买需求以及订单量的上涨。再加上三四线城市也需要优质的餐饮消费,包括一些知名餐企也在下沉,所以我们认为对于餐饮业来说,下沉的时机已到。

当然,下沉市场要说好做也不实际,如果在一二线城市经营更注重战略和智商,那么在三四线城市更看重的是走心与诚意。其中之关键上文已经讲清楚了,别带着傲气、稳下来才是入局下沉市场的经营之道。

出处:好吉味美食

网址:http://www.jopbegv.cn/post/1167.html

您的支持是对博主最大的鼓励,感谢您的认真阅读。欢迎转载,但请保留该声明

评论

访客

Powered ByZ-Blog. 浙ICP备2023008181号-4

您的支持是对博主最大的鼓励,感谢您的认真阅读。欢迎转载,但请保留该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