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你目前使用的抗病毒治疗药是哪种呢
乙肝抗病毒是乙肝治疗最关键、最根本的治疗方法,现在我国抗病毒的一线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强效、低耐药、安全性高,是目前的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眩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皮疹,但这些不良症状的发生率很低。
替诺福韦抗病毒作用强、耐药率低、抑制乙肝相关的肝脏炎症迅速彻底等,但是不良反应会稍微多一些。比如少数患者肌酸激酶上升、转氨酶长期偏高、有轻微的肾损伤风险,价格也偏高。
丙酚替诺福韦跟替诺福韦一样有强大的抑制乙肝病毒的效果,服用一年左右绝大部分患者血清中的病毒可以控制在检测下限,但不能彻底清除乙肝病毒。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头痛、恶心、疲劳等,大多数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后副作用会缓解。
分类: 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目前市面上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等等。
我是大三阳 ALT134 AST223 GGT76 以前从没有用过任何抗病毒药物。
请个路神医指教啊!我这种初次用药用哪种好些?谢谢拉。
解析:
恩替卡韦是现在市面上最好的乙肝病毒治疗药物,一般2个月内病毒定量转阴,据厂商代理说,效果最好是15天时就有第三项和第四项置换成功的。
不嫌麻烦可以使用干扰素,头一个月每天一次注射,后面没两天一次注射,但副作用较强烈,比如脱发、白细胞降低等,体质弱的就别使用了。但没有核苷酸类药物的病毒变异产生。
以前的核苷酸类药物都一定程度的会引起病毒变异,产生变异的时间周期大概为年,一年后产生变异的病例约为30%,两年后可能升高为60%,使用的抗病毒药对产生了变异的那部分病毒没有作用,但两种以上的抗病毒核苷酸药物可以互相轮换使用,可以克服此缺点,而且就算不换药,变异的病毒队人体危害也要小很多。 恩替卡韦属于新药,还没有病毒变异的报道。
我所有的数字概念只是大概,可以网上查查详细的报道。
治疗乙肝的药物有哪些?适用乙肝的6种常用药!你还在胡乱用吗?
目前乙肝是我国的高发疾病,而且这种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广,通过饮食和血液都可以进行传播,所以就威胁到了大部分人的 健康 。出现乙肝的时候是要在早期进行治疗的,因为乙肝病毒会引起慢性肝损伤问题,如果没能在早期治疗,通常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危害,甚至是导致肝硬化。
1、恩替卡韦
这种药物比较适用于病毒复制比较活跃的疾病,就比如乙肝在比较严重的时候,就可以选择这种药物来进行治疗。可以发现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并且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这种患者最适合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不容易造成太大的副作用。
2、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
这种药物是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可以用于艾滋病感染的治疗,同样适用于慢性乙肝的患者。不过在治疗慢性乙肝的时候,这种药一般不会单独使用,需要与其他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合用,这样效果会更好,不容易产生副作用。
3、双环醇片
双环醇片虽然不是针对病毒感染使用的药物,但是能够有效治疗慢性肝炎导致的,氨基转移酶升高问题。主要是针对乙肝患者进行长期控制使用的药品,这种药物需要连续吃两个月左右,并且在治疗的同时检查肝脏功能,当肝功能的转氨酶降低时就可以停止使用。
4、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这种药物可以辅助其他药物来改善中毒性肝损伤问题,就比如长期服用药物或者受到其他刺激引发的乙肝患者肝损伤问题,就可以选择这种药物来进行调节。因为乙肝容易引起其他的肝脏损伤问题,比如脂肪肝或者是其他的病毒性肝炎,这种时候可以通过这一类药物来解决患者的问题。
5、肝复康丸
这是一种中成药制剂,主要能够降低谷丙转氨酶,如果是慢性肝炎或者是典型的急性肝炎问题,使用这种药物能够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肝脏功能,缓解疾病带来的影响。这种药物即便是到了后期也可以继续使用,因为乙肝会逐渐发展,影响肝脏功能,可能会引发肝硬化,对于早期的肝硬化肝复康中呢也有一定的效果。
6、肝爽颗粒
肝爽颗粒是常见的中成药,可以用于保护肝脏,恢复肝脏功能。因为这种药物能够起到保肝护肝软坚散结的效果,针对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和肝功能损害都有显著疗效。但是如果患者疾病比较严重,甚至发展到了肝硬化晚期的程度,也就不考虑长期使用这种药物,应该首先解决患者的并发症问题。
乙肝患者是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进行治疗的,因为在乙肝感染之后就会直接对肝脏造成损伤,肝细胞恢复是需要时间的,长期用药控制解决感染问题才是首要的治疗方法。除此之外,乙肝患者行在生活中进行改变,解决自己的不良习惯,这样才能避免肝脏继续受损。
#家庭医生超能团## 健康 科普排位赛##慢性病那些事#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治疗乙肝有什么好药
目前被国内外专家公认的疗效确切的抗乙肝病毒药只有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国内近年又推出了苦参素。其他几种抗乙肝病毒药如单磷酸阿糖腺苷、膦甲酸钠等,虽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但因副作用多等原因,临床应用不多,有的在国外已被淘汰。评价抗乙肝病毒药的标准首先是有效(抑制和杀灭乙肝病毒),其次是副作用小,病人可以长期应用。然而,符合上述条件的药物还不多,所以,从医生到病人都要珍惜现有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慢性乙肝是个非常复杂的疾病,即使应用了抗乙肝病毒药,治疗也可能失败,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条。
适应症不妥
不管干扰素还是拉米夫定,都有严格的适应症,不是所有的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能应用。这两种药共同的适应症是慢性乙肝病人,转氨酶升高达正常值上限的2~10倍,肝脏炎症反应明显者。这时病人正处于“免疫清除期”,即体内的免疫功能启动,对乙肝病毒发起围剿和清除,此时应用抗病毒药助一臂之力,效果显著。在“免疫耐受期”,转氨酶正常或少许超过正常值,肝脏炎症轻或无,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免疫功能对乙肝病毒“熟视无睹”,这时应用任何抗病毒药也是枉然,对此,干扰素、拉米夫定的效果极为有限。
如果适应症选择准确,疗效会明显提高,选择不当,滥“干扰”、“滥抗毒”,不但不能收到满意疗效,还会挫伤病人的治疗信心,或对抗病毒治疗产生抵触情绪,并制造“抗病毒无效论”,影响乙肝病人正常用药。
抗乙肝病毒药物有局限性
慢性乙肝并非用上干扰素或拉米夫定就万事大吉了,更不是用药后一定会康复。其实,抗乙肝病毒药都有其局限性,目前所有抗病毒药都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cccDNA)无效,一旦停药,乙肝病毒就很快以cccDNA为模板继续复制,结果大量新生乙肝病毒又猖獗起来,造成肝病复发。医学家们指出,如坚持长期用药,最大限度地压制体内病毒的复制,再加上自身的免疫功能参与,方可最终将病毒清除,患者才有可能康复。
慢性乙肝病人的用药,必需消除速战速决、一蹴而就的观念,要有长期用药的准备。“速效论”是假话,不能相信。
抗乙肝病毒药的另一个局限性为病人对其“应答率”不是100%(应答指病人用药后HBeAg转阴,抗-HBe转阳,HBVDNA转阴,转氨酶正常),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应答率”在40%左右,而远期应答率仅为30%左右。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时,用药1年,HBeAg转阴率不到20%,发生抗-HBe转阳者仅15%左右,尽管HBVDNA转阴率高达96%~100%,但HBeAg不转阴或抗-HBe不转阳,就易于复发。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抗病毒药的有效性,也要了解其局限性,正确认识这些药物,不能因其“局限性”而弃之不用,也不能因其“有效”而盲目乐观。
药物的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抗乙肝病毒药也有毒副作用,这又往往因人而异。应用干扰素除可引起流感样症候群之外,还可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也有脱发、抑郁等情况发生,有时因为毒副作用使治疗受挫。拉米夫定有时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乙肝病毒变异
慢性乙肝是个复杂多变的疾病,在抗病毒药物作用下和人体免疫压力下,病毒常常发生变异,这可导致治疗失败。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也经常波动,出现反复,这不一定归咎于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另外,慢性乙肝病人的免疫功能失调,在治疗中可发生“混合感染”,如乙肝+丙肝,乙肝+丁肝,乙肝+甲肝等,或乙肝合并脂肪肝,有时又因滥用药、饮酒等,使病情复杂,治疗更困难,这都不是抗病毒药的过错。分析和找到失败原因再采取措施,仍然会取得疗效。
在应用抗乙肝病毒药过程中,要细致观察,多方分析,抗乙肝病毒药不是“万能灵药”,其他药物如抗肝纤维化、调节免疫功能方面的辅助用药也是非常必要的。治疗乙肝失败,不能否定抗病毒药物,大家也不可苛求抗病毒药。乙肝治疗学发展至今,最大的进步是确立了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战略,如果不去抗病毒,就要走回头路,千百万乙肝病人将无所适从。当然,对抗病毒药的不足,科学家早已察觉,现在正深入研究和开发更有效的抗病毒药,应当说前景是乐观的。
乙肝吃什么药治好?
目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制剂一般可分为几大类: 1,干扰素(包括新近的长效干扰素PEG)。其临床应用时间较久,资料丰富、疗效确切、疗程短,对 HBeAg转阴者可以改善肝细胞学。但适应干扰素治疗的理想病例较少,对HBeAg阴性乙肝患者疗效不佳。 禁用于肝硬化失代偿者,不良反应较多,耐受性差,并需注射给药,价格昂贵因之限制推广使用。 2.核苷类。以拉咪呋啶为代表。能迅速抑制病毒复制。适用于干扰素禁忌或治疗失败的乙肝患者,口服给药,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医疗成本相对较低。但服用时间较长(1-2年以上),部分病例产生病毒变异,不适当停药可导致病情反复或恶化,因此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及停药指征。 3.基因治疗。包括反义核苷酸、核酶、缺陷病毒的干扰剂、细胞自杀基因等。从理论上讲,这是最终解决慢性乙肝的疗法。但由于复杂的技术问题如基因转移效率和表达率低,以及治疗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随机整合,可能激活原癌基因或灭活抑癌基因,导致细胞恶变等安全性问题,估计在相当长时间内尚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方法用于临床。近几年来,许多新的核苷类药在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如阿德洛韦、因替洛韦、依曲西地平、克力呋啶等,其目的是克服目前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提高临床疗效。有专家指出,要努力开发新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不要搞低水平重复,甚至推广国外已经即将淘汰的药物,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 4.免疫调节剂。通过调控机体免疫功能可达到抑制/清除肝炎病毒的目的。以胸腺素Thymosinal(tal)为代表,隔日肌注6个月,HBeAg和HBVDNA的抑制率约为41.2%和45.3%。无不良反应,且有后延作用,可用于混合感染病例,与IFN合用可提高远期疗效。但价格昂贵使应用受到限制。国产胸腺肽也有 相当的效果,最好根据病人的免疫功能决定用药或联合治疗。 5.中医中药。长期以来,尤其是70年代之后,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肝的报道日益多,且取得疗效.其优越性表现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且能通过多靶点作用发挥保肝、免疫调节、抗纤维化及抗病毒的作用,基本上无不良反应,医疗成本相对较低。但治疗法则的多变性、疗效的不确定性、以及重复性较差等原因,使这一方法的可靠性和推广应用尚有一定局限性。中药抗病毒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辨证施治、固定复方和单味中草药。客观评价,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是,无论何种方法,必须以确切的、客观的疗效作为依据。苦参素和双环醇是目前临就要应用方法中具有抗乙肝病毒的新制剂。苦参素(碱)是从苦豆子中提炼而得,已经证实其有效成分为氧化苦参碱、临床应用表明具有保肝降酶作用,可改善肝功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和抗肝纤维化作用,但用药初期可使转氨酶升高,部分病人难以依从,给药方法有待改进.双环醇(百赛诺,Bicyc101)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抗肝炎新药。与联苯双酯比较有降酶(ALT/AST)作用明显,有一定抗HBV作用,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其降酶有效率53%。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9%和45.7%,但肝功能失代偿者慎用,尚需更长时间的观察。 6.中西医结合。由于目前对慢性乙肝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因此国内外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长期取长补短,有机结合,提高疗效。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和临床报道,如日本较早应用小柴胡汤加干扰素治疗乙肝,国内也有应用扶正(益气、养阴、健脾、补肾、益肝等)及祛邪(清热、解毒、祛湿、活血等)的治法或方药结合干扰素、乙肝疫苗、胸腺肽、核糖核酸、病毒唑等治疗慢性乙肝.均取得不同疗效。并且通过实验研究(动物模型和细胞株),部分证实其疗效和作用机理,但是由于受到动物条件的限制,尤其是未按GCP的原则进行试验,部分结果的科学性受到质疑,因此更加深入地开展中医中药抗病毒的临床试验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