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一定要尽量避免在这个时间吃东西
在佛教里对于使用饮食方面,早晨是天人吃饭的时候,中午是佛吃饭的时候,过中午之后就是畜生吃东西的时候,到晚间就是鬼吃东西的时候。
本来鬼是找不着东西吃,可是我们人这儿吃东西,这碗和筷子一出动静,它听见声音,就会来抢着吃。
我们所吃的东西,到它的嘴里就变成火,因为它业报太重了,不能吃东西。鬼就以为人用法术将这饮食变成火,不给它吃,于是它就生出瞋心对人就打,或者令人生病,就和人来斗争。
所以出家人晚间不吃东西,因为这是鬼吃东西的时候。
过午不食就是过了正午(中午11点到下午1点)直到次日黎明都不再进食了。
过午不食最早来源于佛教,是佛陀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非时不食’。佛陀规定过午不食有完整的理论训练体系,其目的是为了便于修行、清欲、养生等。僧人过午不食的原因:一是为了不增加供养者的负担,二是有利于僧人修行。??
后来,过午不食曾被明末清初的医学家喻嘉言在《寓意草》中提及,特指血证兼痰证饮食最需要注意饮食禁忌的道理,过午不食更应该理解为“非时不食”,即按时进食,也就是说在该吃的时候吃,不该吃的时候不要吃。??
扩展资料
过午不食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
现代人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远比古时的僧侣多,因此必须保证每天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能量。而且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本身就存在客观的个体差异,经常坐办公室的跟经常做体力劳动的人需要的能量是完全不同的,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
过午不食更多是从修行的角度来说,作为养生方式应该因人而异,不可盲目照搬。吴义春表示,人体内具有生物钟,到了吃饭的固定时间,胃就会开始加速蠕动,同时胆汁分泌旺盛。午餐后不再进食,让身体长期处于空腹状态,没有食物可消化,胆汁、胃酸就会出现空运转。
空运转的时间一长,胆汁、胃酸就会出现逆流,腐蚀胃黏膜,形成消化性溃疡及胆汁反流等。而且,身体内部有着自己的调控识别,长时间挨饿,会让身体对这种行为作出调控反应,加强胃肠对早餐和中餐食物的吸收率,降低基础代谢率,使更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过午不食”养生靠谱吗?
佛家为什么要“过午不食”
因为佛教认为:清晨是天食时,即诸天的食时;午时是佛食时,即三世诸佛如来的食时;日暮是畜生食时;昏夜是鬼神食的时候。
增一阿含经》记载了关于“过午不食”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佛在舍卫国祗园精舍传法时,对弟子们说:“我恒一坐而食,身体轻便,气力强盛。”所谓一坐食就是吃一顿饭,佛说这时他的养生之道,希望诸比丘也学他这样做。以跋提婆罗为首的阿罗汉回复:“我们少吃一顿饭身体就没力气。
”佛说:“那你们可以化一次缘,分两次吃。”跋提婆罗等人说:“我们受不了。”当弟子拒绝佛陀的提议时,“世尊默然不报。
扩展资料
过午不食的好处:
一、食欲少,能减低男女爱欲之心。
二、能得身心轻安,让肠胃得到适当休息。
三、易入禅定。
四、有更充裕的时间可修行悟道。
五、欲得解脱,食欲必然净化故。
六、三世诸佛皆依过午不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午不食
佛教过午不食不会有损肠胃吗?所有佛教都是过午不食?
正确的过午不吃不仅不会损害肠胃健康,反而能使人体更加健康。但是,需要修行功力到了一定程度后,而且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不是修佛了马上就要过午不食,要充许自已的修行有一个过程。
“日中一食、过午不食”,就是中午食一顿,过了中午就不食了。一食,中午食了早上自然也不食了(一食是只食一顿),但又没有强调早上不食,也就是说,早上食了也没关系。据说,早上是天食,天人开餐;中午是佛食,修行人开餐(佛不食人间食物,这里的佛是指修佛的人),晚上鬼食。也许可能就是这个说法,才有日中一食,过午不食的说法吧。
修行最好循序渐进,先学会了过午不食(早食暂时保留),等习惯了,才偿试日中一食(一日才食一次)吧,这样有利于保存体力精进修行。当然,如果是时机成熟了,就是仅仅日中午一食,日常的工作、生活依然也自自然然,没有任何不方便的感觉的时候,也可进行日中一食,这样更棒了。
至于可不可以只食早饭,每天一食。这要取决于这种食法会不会影响你的禅修,也可以这样说,怎么食法,最好取决于是对禅修有正面影响。
僧人为什么要“过午不食”,对身体会有何影响?
因为僧人讲究养生。他们认为过了中午吃东西,会加重肠胃负担。过午不食,能够让肠胃好好休息,有足够的时间将肠胃清空,这样子就能够达到神清气爽的修炼目的。我国近代著名的李叔同大师,他也写过自己出家断食的一段经历。
僧人也都经历过断食的经历。他们管这叫饥饿食疗法。其实在现代的营销理念里也有这个理念。有的注重养生的人,也无师自通学会了这招。像我的同事,一个即将退休的60多岁大叔,他就是过午不食的,他说老人家就不能吃太多东西,免得增加消耗。不过他建议年轻人还是过午要食。
另外一个40多岁的广州本地大姐,她说每次她生病,她一般都是以少吃东西,让自己的病快速好的。虽然不能很科学地解释他们这些现象,但比起暴饮暴食,过午不食确实是比较养生的方式。只要不觉得饿,少吃点东西,减轻身体的负担,就没有那么多富贵病了。人也会长寿很多。
修行人为什么要少吃?
? ? ? 修行人的秘诀,就是要少吃,为什么?因为少吃少生欲念,少欲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乐,常乐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生菩提,生菩提就得解脱,得解脱就能任运自在、生死自在、智慧自在。总之,一切皆自在。这是修行人所必经的途径。共勉之!
若于饮食无度者,则要受饥渴咽病报,饮食无度就是没有一定的规矩。有时候早上吃,有时候晚上吃,有时候白天吃,有时候又半夜吃。
什么时候饿了,就什么时候吃,这叫饮食无度,一点规矩也没有。和大家不一样,大家白天吃饭,他要晚间吃饭,这样子,就是饮食无度。
饮就是喝喝茶、或者喝酒;食就吃东西、吃饭;饮,我们一天要饮多少水,应该要有一定的,不是说我渴了就饮,饿了就吃,要有一个规则。我们规定一天要喝多少水,或者吃几碗饭,就是饱不饱我们都是这样子,天天练习。
吃得少一点,比吃得多好得多,所谓“节饮食驱遣鬼神”。你吃多了,智慧就没有了。你看那个猪就欢喜吃,吃饱了它就睡,睡完了它又吃,什么也不干,它这么愚痴这么笨,就因为尽想要吃。饮食无度所以变猪了。
度就是一个方法,无度就是没有一定的规则。那么受饥渴咽病报,将来得到饥渴的病,一天到晚都想要吃东西,吃了又不饱,喝了还渴,又饿又渴。
咽报病,咽喉有病不能吃东西。吃什么也吃不下,喝水也喝不下去,得这种病的果报。喝水也不要喝太多,喝太多腿就会肿。节,有节制、不要放肆,不是说我喝不下去还要喝。不太过,也无不及,这就是有度了。就是所需要那个份量恰到好处。
所以自己要用智慧来衡量,应该用多少,并不是叫你不用,而是叫你知道节制,知道要有规律,不要没有规律。所有的斋菜做好了,在没有供佛之前,僧人未吃之前,不能自己先吃。在庙上佛堂,无论做什么东西都要先供佛。供佛完之后,才可以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