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个小摊胜过县官」商业外摆逐渐放开如何捍卫城市烟火气再造城市美学
来源:凤凰空间(ID:fhkj666666)
本文已获得授权
“当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城市学家简·雅各布斯
生活在钢筋铁骨的冰冷城市里,其实真的很期待以前的烟火气路边摊,怀念以前夜市的繁荣,路边摊小吃的美味,一整条街高挂鳗鲞、腊肉的壮观场面。正是普通人各式各样的生活和生意,构筑了城市的生机和活力。如今这一切有望重现,很多人都激动不已。而除了烟火气的回归,不少人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虽说新政刚刚出台,离正式实施尚有时日,网络上不少人已经摩拳擦掌,盘算着将来做点什么路边小生意,好纾解疫情之下经济的窘迫。
尽管如此,对开放地摊经营,从来不乏担忧的声音。似乎城市越大,对小摊贩的容忍度注定就越低。这不仅是因为大量流动摊贩的聚集,可能造成交通堵塞、环境恶化、食品安全等问题,好像“一夜回到十年前”,也是因为担心遍地小摊小贩与大城市高大上的形象格格不入,还会导致资源错配——如果大家都去摆地摊,谁还会花那么多钱买店面、付租金?城市会不会陷入低质量的发展循环?
现代化大都市能不能拥有市井味和烟火气?
在国外,这早已不是个问题。像纽约、伦敦、巴黎这样的大都市,街边都有不少摊贩、集市,它们不但没有拉大城市的后腿,反而成了一道亮丽且独特的风景,增加城市的魅力。也不用担心夜市和地摊会抢走周围商家的生意,因为两者出售的商品具有差异性,对应着不同的消费阶层和消费偏好,并不会构成直接的竞争。相反,地摊会给商铺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流,尤其能激活夜间经济。大型商场晚上准点关门,以往消费者选择很少,下班直接回家。若放开地摊,夜市繁荣,消费机会增加,潜在的消费需求被激活,商铺也会跟着受益。
这一切证明,只要管理得当,路边摊和市容,和大都市的经济定位,并不相冲突。只是过往城市习惯只堵不疏,为了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对小摊小贩一味地压制,对占道经营一棍子打死,不仅减损了城市的生机和活力,也让很多人失去了在大城市谋生的机会。而再卑微的个体,也有生存的权利。摆摊不一定有多赚钱,但好过在家坐吃山空,好过没有任何希望。
当前经济困难时刻,任何能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的举措都值得尝试,尤其要相信市场的力量和民众的创造力。若为了所谓的市容、卫生和城市形象,放任失业人群的扩大,无视他们生存的困境,恐会导致更大的危机。
虽然地摊经济有助于恢复疫情之下社会的弹性,但人们也希望,它不是一种为共渡难关的权宜之计,不是只应一时之需。无论有没有疫情,城市都会有失业者和经济困难人群,摆摊可以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一刀切地禁止,相当于断绝底层自力求存的机会。此次上海明确提出,要一改过去一禁了之的简单化做派,在市容管理和民生需求之间谋求平衡。这让人看到某种希望,即流动小贩也可成为大城市风景的固定的一部分,而不再是城管追赶的对象,或所谓市容的破坏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