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带来被“逼”上网新一批老人成了活跃网民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疫情期间,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悄然发生变化。闭门在家,被“逼”为网民,上网成为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智能手机的老年模式提供更多便捷,只需动动手指头就可以看视频、学做菜甚至上网课。在后疫情时代,新一批老年人被纳入上网活跃人群。
抛弃广场舞网课拯救宅家生活
如何看待老年人网瘾现象
如何看待老年人网瘾现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达9682万人。超过0.19%的老人日均在线超过10小时,呈现孤独的生活状态,如何看待老年人网瘾现象。
如何看待老年人网瘾现象1 没事就拿起手机、躲在被窝里刷短视频、每天玩手机超过9小时……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一些上网成瘾的事例。与以往不同,报道中网络上瘾的不再是年轻人,而是不久前还让社会担心与互联网时代脱节的老年人!从“数字鸿沟”到“网瘾老人”,这其中的变化既让人惊讶又令人担忧。老年人染上网瘾的背后,折射了复杂的现实,也向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字时代技术迭代迅速,特别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新机型新功能新应用新场景层出不穷,让很多老年人难以适应,感叹自己“跟不上时代了”。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网络购物、无接触支付、信息查询、身份验证等很多基于手机的功能,在为多数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不能熟练使用的老年人带来不少困难。为了不让老年人在数字时代落伍,适老化政策频频出台,切实解决老年人上网难题;社会各方也共同出力,鼓励年轻人特别是家人,帮助老年人熟悉手机功能,融入移动互联时代;很多企业也针对银发一族开发了很多“适老”手机应用,老年人的移动互联使用情况已有了不小的改善,能娴熟使用手机功能的老年人日益增加。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达9682万人。然而,由于互联网以往针对老人的服务经验积累不够,保护力度和方式欠缺,导致部分老人反受其伤。上述报告显示,超过0.19%的老人日均在线超过10小时,全国或有超过10万老人在手机网络上呈现极致孤独的生活状态,几乎全天候生活在移动网络上。
感到孤独,缺乏社会交往,是造成部分老年人染上网瘾原因之一。家人不在身边、不善交际,叠加疫情期间聚集活动受限,让部分老年人孤独感增加。而通过手机了解外界,社交沟通,娱乐互动,则成了为数不多的选择,久而久之,形成了对手机的依赖。
上手容易成本低是老年人染上网瘾另一原因。很多老年人要帮忙照顾隔辈人,每天奔波劳碌。而不少老年人自己的父母也健在,这种升级版的“上有老下有小”让他们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并不多。手机作为容易学、易获取、低成本、零门槛的娱乐方式,自然成为了老人的最爱。在空闲时光,无法享受“诗和远方”的老人,拿起手机开心一下,无疑是最直接最实惠的选择。
移动互联网的吸引力,是由其方便随身、海量内容、娱乐性互动性强,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系统支撑所打造的,老年人并不会因为年龄大而对网瘾免疫。而老年人时间支配相对自由、无刚性作息要求的特点,导致外部约束力下降,也是容易沉迷网络的因素之一。
从社会角度讲,打造适合老年人的网络环境,加强系统性保护,让老人能够待在安全、舒适的互联网“老年模式”里,才是正确的做法。
“舒适护老”的网络环境,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推进建设和维护。家人或社区工作者在教会老人上网的同时,也要传授给老年人网络安全知识;互联网平台应避免强娱乐、轻内容的导向,引导老年人正确使用网络;社会也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娱乐设施及场地,增加老人放下手机的动力。
解决老年人的“数字鸿沟”不应是数字时代关爱老年人的终点,“适老”之后还要“护老”,这样才能让老年人真正拥有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如何看待老年人网瘾现象2 收割与抛弃:算法控制让老年人无处遁逃
石家庄市民张萌打开自己和父亲的某新闻App,两个人的.界面几乎处于两个不同的时代。在其父亲的阅读推送中,“秘史”“秘闻”“中央内部会议”等字眼格外醒目。
“父亲喜欢阅读历史文章,但对内容不辨真伪照单全收,人也变得有点激进,让人很担心。”张萌表示。
记者走访发现,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戏说”“口述”文章对老年人影响颇深。不少老人言必称“网上说”,进而向晚辈灌输同样的思想。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孟盈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基于算法的个性化内容推送已超过整个互联网信息内容分发的70%。
不少老年人表示,自己容易被偏激的言论所吸引,主要原因是“那种确定性、以及确定性带来的自信;简单性,以及简单带来的省心;易辨识,以及易辨识度所迅速集结的情感群体,很容易共鸣。”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心理科专家吴彦敏表示,尽管网络打破了时空界限,但沉迷网络的老人实际上更加离群索居,与社会、时代、现实脱节,分圈层化更加明显。
腾讯110平台2019年发布的《中老年人反欺诈白皮书》显示,2019年上半年,腾讯110平台共受理中老年人受骗举报超过两万次,其中97%的受骗者曾遭资金损失,金额从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天津市公安局近日公布的全市今年以来破获的电信网络诈骗现行案件统计结果显示,老年人群体虽然占比不大,却容易发生被诈骗数额较大的案件。
“老年群体被骗光全部身家后往往更加绝望,一方面身体条件决定了他们无法重新谋生赚取收入,另一方面精神上更容易陷入自责而走不出来。”石家庄一名基层民警说。
沉迷与成瘾:老年人身心健康受损于无形无声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数字鸿沟与网瘾成性尖锐并存于老年群体中。多位受访医生表示,老年人长时间上网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脊椎病、眼疾等多种疾病。心理方面,上网本可以缓解老人的孤独,长期沉迷却适得其反,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空虚、焦虑感。
68岁的崔雯洁家住天津市西青区西营门街文瑞家园社区,她经常身体佝偻着坐在床上看扭秧歌视频,身边人的劝说全成了“耳旁风”。“去年玩手机经常眼花脖子疼,久坐浑身不舒服,没人管我,一天能玩8小时以上,手机没电了就充上电玩,后来家里人拦着,但我还是心痒痒。”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朝晖表示,近年来因眼部问题前来就医的老年人逐渐增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
“老年人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引发干眼症。如果在黑暗中看手机,背景光和屏幕光的巨大反差,严重损伤眼睛。此外,长期大量蓝光照射会引起视网膜黄斑区的视觉细胞损伤,因此老年人是眼睛黄斑疾病的高发人群。”孙朝晖说。
除视力受损外,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张立兴表示,老年人多伴有颈椎、腰椎疾病,长期低头弯腰会对颈椎、腰椎等产生负担。
“头部处于低头位看手机时,颈部后侧肌肉为了维持低头位的姿势,处于紧张状态,头越低,肌肉受到牵拉力量越大。久而久之导致颈部肌肉损伤,颈椎曲度改变。”张立兴说。
多位医务人员反映,目前不少老年人在就医前往往自行上网查阅病症信息,由于缺乏医疗知识和辨识力,同时又选择性接受负面信息,擅自“对号入座”,因此来就医时常常对医务人员的专业诊断产生怀疑,耽误治疗。
适老与护老:警惕巨头“逐鹿”良药更在“网外”
针对老年人“触网”后比年轻人更缺乏自制力的现象,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老年人面对互联网是无助的,各类平台进行适老改造在让“银发族”看得更清楚的同时,应该考虑特殊人群的手机操作习惯,从而更加理性、安全、规范地使用互联网。相对于经济效益,老年版本身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不应把老年人视为流量收割对象。
文化娱乐设施供给不足、建设滞后、形式单调,也是老年人脱实向虚的重要因素。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关信平说,当前我国对老年人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投入、资金投入、人力投入相对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
此外,老年大学普及率不足也成为不少“银发族”沉迷手机的一大诱因。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西青分校(西青开放大学)校长韦敏说,老年大学开设兴趣类、健康类、生活类专业,满足了老年人“求知、求康、求乐、求友、求为”的需求。但目前,老年人教培场所惠及率较低,多数老人“无学可上”。
“我们提供免费办学,每年招生时,老年朋友都得在网上‘秒杀’,很快就报满了。”韦敏说,老年大学学员的覆盖面远远小于区域内老年人的群体数量,还需进一步深化供需改革,促进老年教育长足发展。
石家庄市老年大学学员李银丽也建议,应加快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如举办老年大学、丰富社区老年类文体活动……尽可能为老年人社交、健身和学习创造条件,才能让他们有动力放下手机、走出家门。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建议,应专门针对老年人展开智能手机使用的科学辅导,扩大活动面,引导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发挥作用。子女层面,要更好地关心父母,从生活、心理等方面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充实。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了“银发低头族”,你怎么看?
越来越多老年人成“低头族”,老年人玩起手机有多“疯狂”?
不管是走路、坐车、吃饭还是休息,他们都在低头捧着手机;饭都顾不上做了,大半夜不睡觉刷抖音;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刷微信朋友圈……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了“银发低头族”。近日,记者调查了解到,老年人一旦退休,如果兴趣爱好不多,加上儿孙上班、上学,剩下时间多是无聊,刷手机成为打发时间的替代品。
老人说法:
学习新知识,拓展朋友圈
9月4日,记者在广西南宁市人民公园逛了一圈后发现,以往热衷于在公园里唱歌、跳舞、拉二胡的老年人,如今开始低头玩起了手机。几年前退休的市民黄阿姨说,她女儿平时忙于工作,而外孙、外孙女上小学及幼儿园后,她的空闲时间也多了起来。于是,她每天早上和晚上睡觉前,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刷抖音上的小视频,了解新鲜的事物。从手机上刷到搞笑的片段,让她的心情也畅快了起来。
在南湖边,不少老年人边走边玩手机
“退休后生活很无聊,每天让子女陪伴、聊天也会累,就想上网跟朋友聊天,了解一些社会动态。”今年65岁的魏先生认为,如今年轻人都喜欢玩手机,他们也想与时俱进。学会玩智能手机后,不仅能让他们打发掉无聊的时间,而且还能学习新知识,扩大朋友圈,并且学会网上购物,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在公交、地铁、广场等公共场合中,随处可见低头玩手机的老年人。张阿姨退休后觉得无聊,跟着儿子学会玩智能手机后,她现在每天都会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在手机上浏览时政、新闻资讯和追电视剧。她坦言,虽然现在她变成了“低头族”,但是她确实通过手机学习了新知识,扩大了朋友圈,与其他人交流起来也有了谈资,让她的退休生活丰富了起来。
有的老年人坐着玩手机,还有的躺着玩
还有的老年人认为,玩手机可以让他们与子女增进亲情,减少孤独感。通过手机视频,他们与子女虽然不在一个城市生活,但是每个星期可以视频通话,让他们的老年生活没有那么孤单了。
子女说:
玩物丧志,缺乏判断力
父母沉迷于玩手机,子女们如何看待呢?家住南宁市明秀东路的市民何先生表示,自从他为母亲下载打麻将的游戏软件并教会她如何使用手机玩游戏后,母亲经常一打牌就乐此不疲,比年轻人还上瘾,有时候饭也顾不上吃,甚至玩到深夜还不睡觉。因为担心母亲长期熬夜对身体不好,他多次劝母亲早点睡觉,但说多了老人家就不高兴。
老人在家刷抖音、玩斗地主
韦先生也吐槽道,自从自己的母亲迷上玩手机后,家里的生活节奏都打乱了。有时候他们工作忙,想让母亲帮忙做饭,结果老人还冲他发脾气。老人沉迷玩手机后,对带孙子也没有那么上心了。
家住南宁市金源城小区的王女士的母亲很早就使用上了智能手机。王女士的母亲很关注健康养生,每天的必修课就是在手机上浏览养生保健知识。有一次,母亲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推销保健品,冲着宣传中所说的效果以及有很多优惠和赠品福利,她一下子就买了3000多元的保健品,但用了一段时间后,感觉没有商家宣传的效果,想退款但遭到了拒绝。
还有的市民表示,家里的老人有时候冲着商家的小奖励,因为缺乏判断,盲目转发各种保健帖、心灵鸡汤,还有些时候对各种瞎编乱造的“内幕新闻”信以为真。
专家说法:
应探索社区养老模式
其实,越来越多的老人成为“银发低头族”,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子女和家人对老年人关爱的“缺位”, 这有可能让老人依赖上网络。社会学专家谢金甫分析道,工作是我们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老年人退休后,从工作中退出来,相当于失去了一大依赖。空闲时间比较多后,精神支柱的缺失,会让老人没有安全感,心理产生变化,就会希望亲人多一点陪伴,增强安全感。
“老人需要家人陪伴,亲人需要工作,这是一个难解的社会矛盾,而且有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有的老人则喜欢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为了他们的安全感,不太愿意融入子女的生活环境中,导致亲人的陪伴变得困难。”谢金甫认为,这时,有通讯功能的手机就成为老年人精神寄托的工具,不仅方便与子女联系,为了不跟社会脱节、追求时髦,就需要用手机看新闻、在群里与其他老年人交流。年轻人都喜欢玩手机,老年人玩手机的现象是正常需求,这不是什么坏事,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解决社会矛盾。
谢金甫建议,老年人的时间多,就会产生空虚感,子女们可以帮助老年人培养兴趣爱好,比如唱歌、练书法等业余活动。一些国有单位专门设有老干处或老干科等部门,平时组织单位退休职工进行集体活动,帮助退休职工丰富业余生活。但是社会上仍有不少老人没有得到关怀,从社会的角度来说,需要提倡社区养老的模式,由社区扮演机关单位的老干处或老干科,可以在社区里设置会所、俱乐部或者棋牌室等,组织老年人进行文娱活动,帮助社区老人丰富文化生活。
在南湖边健身的老人
谢金甫认为,南宁的社区办公场所比较小,除了办公室几乎没有娱乐场所,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他建议,开拓养老模式是社会的责任,需要我们去丰富、完善,要走出一条新路子。老年人依赖于社区,如果社区居委会的场地不够,是否可以在社区里开辟出活动场所,组织老年人进行一些书法、绘画、唱歌等社区养老活动,帮助老年人丰富活动。此外,需要改变观念,社区居委会的主要工作是为社区居民服务,提供社区养老应该是社区的主业之一,意义比协助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意义大。如果将服务居民的工作做好,让他们的生活丰富起来、身心愉悦起来,从而疏导内心的空虚寂寞,社会将更和谐,政府的工作压力也会变小。
相关数据:
目前,老年人正逐渐成为上网生力军。2017年,50岁以上网民群体所占比例达到10.6%。据趣头条联合澎湃新闻发布的《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截至2020年6月,中国已有9.4亿网民,其中60岁以上老年网民占10.3%。在中国,99.2%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这意味着,中国移动互联网上活跃着约9600万都是银发族!
10万老人每天上网超10小时,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
10万老人每天上网超10小时,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在近日有相关数据统计,在我国有10万的老人每天上网的时间超过了10个小时,这个数字一出就让很多人咂舌不已,在我们的认知之中青少年应该是网民的主力军,而就这次调查数据显示这部分老人的上网时间已经高达10个小时,这种现象在社会上还在不断扩张,从中我们能够发现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网络的普及程度,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在10年前网络的热潮席卷的大部分网民是青年以及中年群体,而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中,这种现象在各个年龄段开始蔓延,自下而上。不管是小孩还是老人接触网络的幅度都在增加,在生活中接触网络的频率也在不断的加大,这也说明了网络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普及程度在不断变高,对于老年人来说,网络是他们跟这个世界接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通过网络他们能够得知外界的消费,知识,信息,掌握当下生活的节奏。
其次10万老人上网时间之久的这种现象也反映了老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上网的热潮让众多老人打开了新世界,他们成为了网友的一员,并且通过网络接触到了新奇的世界,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他们能够学习新思想,发掘新观念,改变自身,重塑生活。
再者就是上网已经成为了新一代老年人排遣孤独的方式,随着城市化的提高,人们的外出活动也在逐渐的走向周期性和规律性,而老年人因为对于新时代了解不够全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显得格格不入,网络正好填补了这个不足,让他们能够随心所欲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了解世界,跟自己的伙伴沟通,排遣快节奏生活下的孤独。
如何看待老人沉迷手机问题?
其实只是我们现在对微信的一种依赖,
在很多年前我们都在索要手机号,如果有事情我们会拨打电话,现在社交经常是加个微信,而不是你的手机号是多少,
而现在亲朋好友间的电联也是通过微信,一般商务上首次合作可能会用到手机号,等到对接项目时为了方便也是在用微信语音沟通,
这个耸动的新闻标题只能说明我们全社会对微信的依赖,仅此而已现在是网络时代,手机时代,不管是走路、坐车、吃饭还是休息,大家都在低头玩手机。大半夜不睡觉刷抖音,看直播,玩游戏。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微信朋友圈……。现在不光年轻人玩手机,也有一部分老年人也拿着手机玩个不停。为什么老年人也玩上手机了呢?因为有的老年人退休后,个人兴趣爱好不多,剩下的时间多是孤独无助,于是刷手机成为他们打发时间替代品。
在“老人网络数据”显示,60岁以上网民占了很多。在各个平台上,有很多老年人上网。因为现在是网络时代,老年人也不甘落后,也要与时俱进。现在的老年人光靠老人机是什么也干不了的,老人机只能打电话,手机更新,换成智能手机,可以办很多事情,用手机购物,用手机交水电费,用手机看疫情。手机可以看视频,看电影,看电视剧等等,手机现在也成了老年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题主问到:“如何看待老年人沉迷手机问题”?我觉得,老年人沉迷手机的人还是少,有的老年人连智能手机都没有,即便有也不会使。老年人看手机时间一长,他们的眼就受不了的,叫他们沉迷也沉迷不了。一般老年人看手机都有时有点,不会沉迷手机的,反正在我身旁,我还没有看到过老年人过于沉迷手机的呢。都是些年轻人,学生沉迷手机。
后缀:被“逼”上网?新一批老人成了活跃网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