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带来老家的年味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清明果,又称野艾果。它可不是清明的限定美食,在婺源,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家人团圆的时候,从冰箱里拿出春天采集的野艾叶,将艾草煮熟,混以米粉和糯米粉做皮,配上冬笋腊肉或韭菜豆腐或虾米萝卜等做馅。富含营养的野艾果,芳香四溢,是大自然的馈赠。一整年的味道,便包进这一颗颗饺子状的果子里了。麻糍果
每年快过年时,全村人围在一起打麻糍,是必不可少的乐趣。糯米浸泡以后,蒸熟了倒入一个特制的石器皿里,用木头榔头捶打。看不见米的碎粒时,把打好的糯米团倒进炒好的芝麻糖粉里。最后,裹上芝麻、砂糖,甜而不腻,满口留香。手工豆腐
1、挂礼灯
腊月二十九就开始挂礼灯了,礼灯其实就是红灯笼。那些礼灯都是每家每户自己做的,就是用红纸,竹条织成笼状就成了。做礼灯是有规定的,只得让辈份最大的来做,我们这些小辈并不得参与。这是一种习俗,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
2、放小炮
从挂礼灯这天开始,小孩儿们也开始放小炮儿了,这个时候不是放那种开年用的红鞭炮,是放那种玩具小炮,炸起来“啪啪"响的那种。我们把它叫作蜘蛛炮。晚上呢,就用那种喷出来的小烟花,喷出来有一米来高,但持续不了多久,那“呲呲……”的声音,就好像小小的火花在呢喃细语,孩子们都想投入到这美丽的对话中,享受这绽放的快乐。
3、年夜饭
大年三十一到,早上七点钟每家每户都醒了。大人们要做的就是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了。每个人都是笑着的,忙着的。小孩儿们早就把大红色新衣披在身上了,他们今天不到别处去玩,在家里守着。大人们一直忙活到晚上,小孩儿们也在一边守到晚上。团圆饭对于每家来说都很重要,而中国人过年是必吃鸡的。叔叔嫂嫂早已把鸡烹好了,手撕鸡,香菇焖鸡,板栗焖鸭这些是必不可少的。
全家人吃着团年饭,道着今年的总结和明年的计划。这时无需什么华丽的词藻,就是平朴无奇的话也能嵌进心窝。大人和小孩们开心地吃着桌上的菜,笑语里都是爱,眼睛里都是欣悦。
4、守岁
团圆年饭从七点吃到九点左右,算结束了。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喝茶聊天吃点心,其乐融融。之后的时间就是守岁了。伴着央视春晚的欢歌笑语,十一点后鞭炮声一阵一阵噼里啪啦地响着,这是送旧迎新的鞭炮。放鞭炮是老规矩,谁家炮声响,谁家来年旺。整个县城充满了鞭炮的爆响声,弥漫着火药的香味。每家每户老人孩子都走出屋子,来到院落的空地上,燃放起烟花。一朵又一朵五彩缤纷的礼花盛开在天空中,璀璨美丽。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传递着迎新的快乐氛围。
零点以后,夜终于安静下来,欢乐了一天的人们终于静下来。有些老人们会一直坐守到凌晨两三点,说这样守岁,可以守财远,守福运。
新年第一天,当人们打开房门,迎面扑来的是清新舒爽的新年的气息。走出去,看见地面上铺满了红彤彤的绒地毯——那是除夕迎新燃放的鞭炮烟花的碎屑。踩着厚厚的“红地毯”,一种别样的喜悦在心头荡漾。
家乡的除夕就是热闹,我不禁想起几句话:千门万户庆团圆,送旧迎新贺新年。误把红灯作红脸,明年福运又当头。
记忆里老家的年味有哪些?
过年吃年糕,年年高升!每年腊月二十三,我妈都会起个大早,把提前泡好的大红枣收拾出来,开始准备蒸年糕。
架上烧柴火的大铁锅,上面放好蒸架,铺上搌布。底下先来一层大枣,再撒上黄米面,再铺大枣撒面,如此反复三层后,大火开蒸!
半个小时后,香味就出来了。没等到放凉,就嘴馋的先吃上一口,甜糯香黏,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啊。
农村的春节更加具有年味,体现在哪些方面?
很多人会觉得越来越不喜欢过年了,而且觉得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但是相比而言,农村的年味儿还是会很浓的。
首先,传统多。
在农村,即使现在也有很多过年的传统,给过年增添了不少年味。比如,杀年猪。我们老家每到快过年的时候都会杀年猪,家家户户每年都会养一头猪,等到进了腊月接近年关的时候就会杀掉,然而请街坊邻居来家里吃肉,这种传统到现在都在延续;还比如,炸年糕,每到快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炸年糕,然后储存在一个缸里面,等家里来了亲戚朋友吃;赶大集,赶大集是过年必须的,每个家庭都会在赶大集的时候采购各种过年的必需品:糕点、花生瓜子、糖果等等。
这些传统到现在一直有,每个人也都盼望着年的临近。
其次,热闹多。
在农村每到快过年的时候都会唱大戏,现在也不例外,我们老家今年还唱戏了呢。虽然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但是也挤在人群中张望,感受着年的来临,感受着家乡的温暖。而且过年的时候,农村的走亲访友也很热闹,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谈谈一年的收获,谈谈来年的计划,孩子们嬉戏打闹,好不热闹。
而且在农村大年初一的时候,年轻人们要起大早去给长辈磕头拜年,三五成群的人们,挨家挨户去给老人们拜年,非常热闹,那种气氛是一种年的记忆。
现在每到过年的时候,在外面的年轻人们都盼望着能够早点回家,早点融入到那浓厚的过年气氛当中,去感受?年?的温暖。
后缀:老家的年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